孙吴大豆是黑龙江黑河孙吴县的特产。孙吴是一个边境城市,距离爱辉90公里,隶属黑河管辖。
孙吴大豆是黑龙江黑河孙吴县的特产。
孙吴是一个边境城市,距离爱辉90公里,隶属黑河管辖。全县面积为4454平方公里,是一个高纬度,并具备4、5、6三个积温带的农业县。这里地点优越,北黑铁路和202国道从孙吴穿过,周围的黑河、逊克县、嫩江县、五大连池市与孙吴接壤,另有红色边疆农场、逊克农场、五大连池农场等国营农场分别在孙吴辖区和接壤处与孙吴为邻。这里是中国北方非转基因大豆之乡,也是中国大豆主产区之一。优越的交通和丰厚的大豆、蕨菜、黑木耳等资源吸引了很多的国内外客商,每年通过孙吴销售出去的大豆就在300000吨以上。
旅发大会重点观摩项目孙吴胜山要塞景区迎来首个旅游团队
(出处:孙吴在线)
在黑河承办的第三届全省旅游进步大会马上召开之际,8月4日,孙吴县迎来了疫情以来首支地接旅游团队,旅发大会涉及孙吴县的观摩线路也正式启动。
旅游文化产业综合性强、关联度大、带动性广,进步旅游业既是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落实“六保”任务的有力举措,也是推进经济优质进步的势必需要。近年来,孙吴县委、县政府花大力气进步旅游产业,尤其是为配合旅发大会,孙吴县投入2400万元对胜山要塞景区进行了整体提高,同时,通过制作宣传画册、宣传视频、抖音短视频短视频,举办旅游文化展,提供政策打折等形式,多方法、多途径宣传孙吴县旅游资源。
为补齐孙吴县旅游产业进步弱点,健全孙吴县旅游产业进步链条,发挥地接社在旅游产业链中的承接服务功能,孙吴县文旅部门积极引入当地社会资本,注册成立了黑河大马旅游社公司。并通过与哈尔滨、五大连池、黑河旅游社对接,进一步整理资源,在行业内部逐步扩大孙吴县旅游资源对外影响力,带动孙吴县旅游产业迅速健康进步。
温馨提示:8月21日、22日,旅发大会期间,胜山要塞旅游景区推行闭园,望周知。
出处:孙吴在线
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将在8月30日播出,跟随孙俪走进咸阳周家大院和安吴堡!
由孙俪、陈晓、何润东、任重等主演的电视剧《那年花开月正圆》将于8月30日在东方卫视、江苏卫视及腾讯视频同步播出,该剧不只反映了秦商历史,更串联起了坐落于咸阳三原孟店(周家大院)和泾阳安吴(安吴青训班)的两处景点。今天,就跟随娘娘马上播出的新剧,带你走进三原周家大院和泾阳安吴堡!
吴周氏(1868—1910):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,女,地方财阀。娘家为名门世族。17岁时出嫁泾阳县安吴镇安吴村吴家,老公吴聘因染疾不愈,结婚以后数日死去,因吴家无男丁承嗣,吴周氏成为吴家惟一继承人,此后吴周氏即被叫做“安吴寡妇”。
三原周家大院
周家大院坐落于三原县西北方向的鲁桥镇孟店村,始建于清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,是时任清廷朝仪医生刑部员外郎周梅村的私人宅邸,也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安吴寡妇的娘家。建造周家大院耗时数十年,建成时有十七个院落,建筑面积三万多平米,在孟店村形成一片建筑群,号称“孟店周”,名震三秦。清同治十一年回民起义烧毁十六院,现仅存一院。综观全院布局严谨,设计精巧,雄浑庄重,精雕细刻,构筑精美,将南秀北雄的风格巧妙地结合在一块,水乳交融,相得益彰,凝集着浓郁的民族艺术风格,为民间古建筑的典范。
周家大院最出名的是“三雕”——砖雕、木雕和石雕,这也是传统建筑中最为人称道的工艺。
泾阳安吴堡
泾阳安吴堡吴氏家族真的的兴盛应当就是从寡妇周莹开始。周莹代替故去的吴家父子重振吴家东院,使得吴家商业又再度走向兴旺,使吴家在江苏、江西、安徽等省淮盐经营不只得以保持,还先后在陕西、上海、四川、甘肃等地设立商号和商铺多达几十家,成为清末陕西的巨富。
光绪年间,慈禧西逃西安,吴家以 “助纾国难”名义,向慈禧太后贡银。慈禧嘉许吴周氏之举,诰封二品夫人(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),赐御笔亲书“护国夫人”的金字牌匾,并收她为义女。著名的国学大师吴宓先生就是吴氏家族的后代,葬于安吴堡的吴氏陵园中。
安吴青训班班部设在安吴寡妇周氏正院。吴氏庄园坐北朝南,现存三进院落,依南北中轴线排列。据传吴氏家共有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院,该院为东院之一部分。其中退厅为吴周氏住处。望月楼坐落于吴氏庄园后,为吴氏花园中赏月纳凉之用。
电视剧马上开播,你不来看看吗?
大河孙 大河之畔孙家庄
滨州有很多古老的地名,蕴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和典故。然而,伴随时光流逝,这类往事已渐渐让人民所遗忘,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趟地名之旅,一同探寻那是滨州人的古老记忆吧!
滨州档案局(馆)、滨州档案掌握、鲁北晚报社联合推出。
晚报记者孙洪师
通讯员周杰
在市区黄河十五路上,坐落着一个名为大河孙的村庄,村名包括着丰富的历史地理变迁,“大河”两字在提醒着大家,这里历史上曾有过一条河流。
依据市档案馆馆藏资料记载,大河孙村曾用名小张家、张家庄、孙家、小李家,坐落于市西北八点二公里,原为三村,明朝前,姓张的迁居此地,名为小张家,洪武二年,姓孙的由台子王村迁居到此地,立村孙家庄,姓李的立村名为小李家。后以村临古运粮河,三村合称大河孙。
除去大河孙村名来自于村临古运粮河。在这里,冠名为“大河”的村子有七个之多,分别是大河卢、大河王、大河刘、大河姚、大河孙、大河于、大河郭,虽然,那条大河已伴随时间的流转不知去了哪儿。但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,这条运粮河的影响还在。
“天王堂,河当央。”这是以前流传在滨州民间的一个说法,还有人曾说,非常早的时候,黄河河身就在现在的黄河三路附近,张八棍村北一华里处就是黄河的北岸,黄河五路以北是北大坝。这类说法也在印证着大河诸村历史上的真实地理面貌,那就是古时候滨州河汊纵横,历史进步至今,当地的生态地理面貌肯定曾有过剧烈的变动。
据当地的村民说,这里是一条赵匡胤用兵的运粮河,根据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的规矩,这里的地点看上去较为突出。历史记载也显示,北宋与大辽以大清河和海河为界,南北对峙,隔河相望。公元969年,大辽萧太后开启了励兵图志、进步经济、开明政治的鼎盛时期。并在公元1005年与北宋签订“檀渊之盟”后,组织兵丁与民夫,开挖了陪都南京(北京)至蓟运河的“运粮河”,确保盐业与粮食的漕运。可见,运粮河对于一个王朝的进步有着多么要紧的地方和作用与功效。
但也有说法是这个“大河”是黄河决口冲出的河道。据历史文献记载,自周定王五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,黄河在下游决口是那一年的达543年,平均约四年半一次,并有多次大的改道和迁徙。改道最北经海河至天津入海,最南经淮河入长江。
而对滨州影响最大的则是清咸丰五年兰阳铜瓦厢决口,肆意的黄河水折向东北,流入了山东境内的大清河,夺大清河入海。黄河自此改道东北经今长垣、濮阳、范县、台前入山东,夺山东大清河由利津入海,结束了黄河趋向东南、夺淮入海的历史。
滨州史志学者侯玉杰也认可黄河决口这个说法,他表示,今天的黄河河道是1855年(咸丰五年)后才稳定下来的,黄河历史上多次决口,而古时候滨州河汊纵横,今天的市政大楼一带原是就是河汊交汇处。而大河孙、大河郭等村附近古时候有一条河堤。大约在清朝嘉庆年间仍有黄河堤坝存在,后来才慢慢消失了的。对此,这里不再做更深入的探究。
现在,伴随城市的开发,大河诸村居民也渐渐搬进了入了新房屋,大河新城就是对大河姚、大河王、大河刘、大河芦四个旧村进行的整体拆迁改造合村并居项目,古老的大河孙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。